2012卷
【領導名錄】
旗委書記:王玉樹
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慶蓮(女 蒙古族)
旗 長:邱文博(蒙古族 11月離任)高希華(蒙古族 11月任職)
政協(xié)主席:閻 彪
武裝部長:任志權(5月離任)石全華(蒙古族 5月任職)
政 委:戴金華(5月離任)李毅(5月任職)
【概況】巴林左旗位于赤峰市北部,大興安嶺南段山脈東南麓。北與錫盟西烏旗交界,西南與巴林右旗接壤,東南與阿魯科爾沁旗毗鄰。總面積6 644平方公里,轄9個蘇木鎮(zhèn)、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35.8萬人,旗政府駐地林東鎮(zhèn)距赤峰市274公里。2011年,全旗地區(qū)生產總值實現83.48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完6.0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1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 834元,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 62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4億元。巴林左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富河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fā)祥地,遼文化資源具有壟斷性優(yōu)勢,遼上京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遼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2009年以來,旗委、旗政府將打造遼文化產業(yè)提上重要日程,提出了把巴林左旗打造成為中國遼文化旅游勝地的戰(zhàn)略目標。目前,投資60億元的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yè)園已經列入自治區(qū)“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yè)重點項目。
【農業(yè)】全旗農作物播種面積160.2萬畝,增長0.03%。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46.8萬畝,下降1.25%;油料面積4.2萬畝,增長3.9%;甜菜面積1.1萬畝,增長42.6%;蔬菜面積3.2萬畝,增長0.75%。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谷物面積109.9萬畝,增長9.1%;豆類面積25.7萬畝,下降18.7%;薯類面積11.2萬畝,下降31.3%。全旗糧食總產量6.0億斤,增長15.4%。其中谷物產量4.79億斤,增長17.5%;豆類產量2.18億斤,增長83.1%;薯類(折糧)產量0.99億斤,下降1.3%。全年機耕地面積110萬畝,機播面積97萬畝,機收面積37萬畝。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37.8萬千瓦。
【畜牧業(yè)】6月末家畜存欄174.5萬頭只,下降1.6%。其中大牲畜23.5萬頭,增長14.8%;小牲畜125.8萬只,下降4.5%;生豬25.2萬口,增長0.03%。在大牲畜存欄中,牛存欄9.2萬頭,增長13.2%;驢存欄10.4萬頭,增長18.8%。在效益指標中,總增率33.7%,出欄率43.9%,良改率98.7%。6月末家畜存欄中,能繁殖母畜69.66萬頭只,占家畜存欄的39.9%。全年肉類總產量2.35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12萬噸,牛肉產量0.27萬噸,羊肉產量0.72萬噸。禽蛋產量5 681噸,牛奶產量2 756噸。
【林業(y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積21.5萬畝。山杏林面積156萬畝,結實面積90萬畝。山杏核產量800萬斤。
【工業(yè)】有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48家,全年實現工業(yè)增加值3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7%。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2.12億元,增長52.5%;實現利潤186 913萬元,增長65.7%;實現利稅31 000萬元,增長17.4%。主要產品產量:鉛精礦含鉛量1.18萬噸,鋅精礦含鋅量6.07萬噸,鐵精粉40.1萬噸,葉蠟石15.56萬噸,供電量3.71億千瓦時。
【城鄉(xiāng)建設】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9.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1%;房地產開發(fā)投資16.62億元,增長74.3%。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74.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額228 014萬元,比上年增長135.4%。
【環(huán)境保護】開展地表水、地下水、環(huán)境空氣、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交通噪聲、污染源等監(jiān)測工作,全年完成監(jiān)測數據1 520個。加大減排工作力度,實現減排化學需氧量382.7噸、氨氮9.97噸、二氧化硫6 548噸、氮氧化物41.4噸、砷129.44千克、鉛541.95千克、鎘51.84千克。
全年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21.5萬畝。完成水土保持13萬畝,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1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新增節(jié)水灌溉面積3.5萬畝。
【交通郵電】公路通車里程1 636.758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224萬人、12 747.2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2.1%;公路貨物運輸量99.9萬噸、6 416.2萬噸公里,分別增長3.7%和3.5%。完成郵電業(yè)務總量11 925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電信業(yè)務總量4 250萬元,增長4.2%;郵政業(yè)務總量1 079萬元,增長12.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4 450戶,移動電話用戶19萬戶,互聯(lián)網用戶12 381戶。
【貿易】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 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219 780萬元,增長16.4%;餐飲業(yè)24 800萬元,增長19.7%。城鄉(xiāng)商品交易市場23處,同比增加1處,成交額47 653萬元,同比增長14%。
【旅游業(yè)】主要旅游景點有12處。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7%;實現旅游總收入40 000萬元,增長6.7%。
【金融】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9.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73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
【科技】共舉辦各類適用技術培訓班271期,接受培訓的農牧民達6萬人次。全年獲自治區(qū)級以上科技成果1項,發(fā)明專利2項,年內簽訂技術合同12項。
【教育】普通高中在校學生8 206人;職業(yè)高中在校學生7 667人;初中在校學生13 829人;小學在校學生21 520人。初中入學率98.2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初中輟學率1.75%,小學學生輟學率為零。高考本科上線率54.4%。 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年中小學校計算機擁有量2 114臺,圖書藏量73.85萬冊,電子圖書藏量1 823GB。
【文化】組織開展了元宵節(jié)燈展、交誼舞大賽、新春秧歌會演、元宵節(jié)書畫筆會等春節(jié)文化活動。旗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免費向公眾開放,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博物館全年共接待觀眾2萬多人次。圖書館被列為“全區(qū)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示點單位之一,錄入數據3 000余條。組織各類科教興農活動11次,贈送農村書刊3 850冊,受益農牧民2萬多人。旗烏蘭牧騎創(chuàng)作并演出了舞蹈《契丹鼓韻》和《上京連著絲綢路》。《契丹鼓韻》獲自治區(qū)文化廳頒布的創(chuàng)作二等獎、表演三等獎。全年接待性演出96場;下鄉(xiāng)演出101場。
【衛(wèi)生】年末,全旗擁有鄉(xiāng)級衛(wèi)生機構22個,旗直屬醫(yī)療機構6個。年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擁有病床938張,其中,農村牧區(qū)擁有病床430張。全旗擁有各類衛(wèi)生技術人員1 106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340人。新型農村牧區(qū)合作醫(yī)療工作進展順利,自愿參加農牧民27.5萬人,常住人口參合率98%。503人獲得國家計劃生育獎勵扶助。
【體育】全年共組織中國象棋、乒乓球、網球雙打、千人長跑、老年門球、老年健身操、太極拳(劍)、地擲球、中小學生排球、籃球等大中小型體育競賽二十四項。參加市級組織的職工乒乓球、橋牌、第二屆赤峰市殘疾人運動會、籃球、網球比賽五次。
【社會保障】年末,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529張,收養(yǎng)482人,發(fā)放救助金148萬元。分散供養(yǎng)五保老人1 308人,發(fā)放救助金288萬元。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 420人,發(fā)放救助金2 556萬元;農村牧區(qū)最低生活保障19 000人,發(fā)放救助金3 183萬元。退伍軍人的生活和就業(yè)得到妥善安置。
全年農牧民參加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70 297人;職工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18 530人;離退休職工及遺屬參加離退休費社會統(tǒng)籌7 952名。全年養(yǎng)老金收入18 419萬元,發(fā)放基本養(yǎng)老金12 844萬元。職工參加醫(yī)療統(tǒng)籌23 539人;城鎮(zhèn)居民參加醫(yī)療統(tǒng)籌26 757人。
【人民生活】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628元,增加2 218元,增長17.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 834元,增加754元,增長14.8%。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支出14 047元,增加2 533元,增長22%;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 755元,增加959元,增長20%。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5%,比上年下降9.8個百分點;農牧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8%,比上年上升6.4個百分點。年末,城鎮(zhèn)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積27.3平方米;農牧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積24平方米。
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3 930萬元,增長26.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7 297元,增長26.4%,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42 008元,增長21.8%;城鎮(zhèn)集體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30 398元,增長39.7%;其他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26 435元,增長38.9%。
【領導名錄】
旗委書記:王玉樹
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慶蓮(女 蒙古族)
旗 長:邱文博(蒙古族 11月離任)高希華(蒙古族 11月任職)
政協(xié)主席:閻 彪
武裝部長:任志權(5月離任)石全華(蒙古族 5月任職)
政 委:戴金華(5月離任)李毅(5月任職)
【概況】巴林左旗位于赤峰市北部,大興安嶺南段山脈東南麓。北與錫盟西烏旗交界,西南與巴林右旗接壤,東南與阿魯科爾沁旗毗鄰。總面積6 644平方公里,轄9個蘇木鎮(zhèn)、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35.8萬人,旗政府駐地林東鎮(zhèn)距赤峰市274公里。2011年,全旗地區(qū)生產總值實現83.48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完6.0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1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 834元,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 62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4億元。巴林左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富河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fā)祥地,遼文化資源具有壟斷性優(yōu)勢,遼上京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遼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2009年以來,旗委、旗政府將打造遼文化產業(yè)提上重要日程,提出了把巴林左旗打造成為中國遼文化旅游勝地的戰(zhàn)略目標。目前,投資60億元的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yè)園已經列入自治區(qū)“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yè)重點項目。
【農業(yè)】全旗農作物播種面積160.2萬畝,增長0.03%。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46.8萬畝,下降1.25%;油料面積4.2萬畝,增長3.9%;甜菜面積1.1萬畝,增長42.6%;蔬菜面積3.2萬畝,增長0.75%。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谷物面積109.9萬畝,增長9.1%;豆類面積25.7萬畝,下降18.7%;薯類面積11.2萬畝,下降31.3%。全旗糧食總產量6.0億斤,增長15.4%。其中谷物產量4.79億斤,增長17.5%;豆類產量2.18億斤,增長83.1%;薯類(折糧)產量0.99億斤,下降1.3%。全年機耕地面積110萬畝,機播面積97萬畝,機收面積37萬畝。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37.8萬千瓦。
【畜牧業(yè)】6月末家畜存欄174.5萬頭只,下降1.6%。其中大牲畜23.5萬頭,增長14.8%;小牲畜125.8萬只,下降4.5%;生豬25.2萬口,增長0.03%。在大牲畜存欄中,牛存欄9.2萬頭,增長13.2%;驢存欄10.4萬頭,增長18.8%。在效益指標中,總增率33.7%,出欄率43.9%,良改率98.7%。6月末家畜存欄中,能繁殖母畜69.66萬頭只,占家畜存欄的39.9%。全年肉類總產量2.35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12萬噸,牛肉產量0.27萬噸,羊肉產量0.72萬噸。禽蛋產量5 681噸,牛奶產量2 756噸。
【林業(y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積21.5萬畝。山杏林面積156萬畝,結實面積90萬畝。山杏核產量800萬斤。
【工業(yè)】有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48家,全年實現工業(yè)增加值3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7%。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2.12億元,增長52.5%;實現利潤186 913萬元,增長65.7%;實現利稅31 000萬元,增長17.4%。主要產品產量:鉛精礦含鉛量1.18萬噸,鋅精礦含鋅量6.07萬噸,鐵精粉40.1萬噸,葉蠟石15.56萬噸,供電量3.71億千瓦時。
【城鄉(xiāng)建設】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9.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1%;房地產開發(fā)投資16.62億元,增長74.3%。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74.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額228 014萬元,比上年增長135.4%。
【環(huán)境保護】開展地表水、地下水、環(huán)境空氣、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交通噪聲、污染源等監(jiān)測工作,全年完成監(jiān)測數據1 520個。加大減排工作力度,實現減排化學需氧量382.7噸、氨氮9.97噸、二氧化硫6 548噸、氮氧化物41.4噸、砷129.44千克、鉛541.95千克、鎘51.84千克。
全年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21.5萬畝。完成水土保持13萬畝,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1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新增節(jié)水灌溉面積3.5萬畝。
【交通郵電】公路通車里程1 636.758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224萬人、12 747.2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2.1%;公路貨物運輸量99.9萬噸、6 416.2萬噸公里,分別增長3.7%和3.5%。完成郵電業(yè)務總量11 925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電信業(yè)務總量4 250萬元,增長4.2%;郵政業(yè)務總量1 079萬元,增長12.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4 450戶,移動電話用戶19萬戶,互聯(lián)網用戶12 381戶。
【貿易】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 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219 780萬元,增長16.4%;餐飲業(yè)24 800萬元,增長19.7%。城鄉(xiāng)商品交易市場23處,同比增加1處,成交額47 653萬元,同比增長14%。
【旅游業(yè)】主要旅游景點有12處。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7%;實現旅游總收入40 000萬元,增長6.7%。
【金融】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9.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73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
【科技】共舉辦各類適用技術培訓班271期,接受培訓的農牧民達6萬人次。全年獲自治區(qū)級以上科技成果1項,發(fā)明專利2項,年內簽訂技術合同12項。
【教育】普通高中在校學生8 206人;職業(yè)高中在校學生7 667人;初中在校學生13 829人;小學在校學生21 520人。初中入學率98.2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初中輟學率1.75%,小學學生輟學率為零。高考本科上線率54.4%。 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年中小學校計算機擁有量2 114臺,圖書藏量73.85萬冊,電子圖書藏量1 823GB。
【文化】組織開展了元宵節(jié)燈展、交誼舞大賽、新春秧歌會演、元宵節(jié)書畫筆會等春節(jié)文化活動。旗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免費向公眾開放,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博物館全年共接待觀眾2萬多人次。圖書館被列為“全區(qū)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示點單位之一,錄入數據3 000余條。組織各類科教興農活動11次,贈送農村書刊3 850冊,受益農牧民2萬多人。旗烏蘭牧騎創(chuàng)作并演出了舞蹈《契丹鼓韻》和《上京連著絲綢路》?!镀醯す捻崱帆@自治區(qū)文化廳頒布的創(chuàng)作二等獎、表演三等獎。全年接待性演出96場;下鄉(xiāng)演出101場。
【衛(wèi)生】年末,全旗擁有鄉(xiāng)級衛(wèi)生機構22個,旗直屬醫(yī)療機構6個。年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擁有病床938張,其中,農村牧區(qū)擁有病床430張。全旗擁有各類衛(wèi)生技術人員1 106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340人。新型農村牧區(qū)合作醫(yī)療工作進展順利,自愿參加農牧民27.5萬人,常住人口參合率98%。503人獲得國家計劃生育獎勵扶助。
【體育】全年共組織中國象棋、乒乓球、網球雙打、千人長跑、老年門球、老年健身操、太極拳(劍)、地擲球、中小學生排球、籃球等大中小型體育競賽二十四項。參加市級組織的職工乒乓球、橋牌、第二屆赤峰市殘疾人運動會、籃球、網球比賽五次。
【社會保障】年末,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529張,收養(yǎng)482人,發(fā)放救助金148萬元。分散供養(yǎng)五保老人1 308人,發(fā)放救助金288萬元。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 420人,發(fā)放救助金2 556萬元;農村牧區(qū)最低生活保障19 000人,發(fā)放救助金3 183萬元。退伍軍人的生活和就業(yè)得到妥善安置。
全年農牧民參加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70 297人;職工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18 530人;離退休職工及遺屬參加離退休費社會統(tǒng)籌7 952名。全年養(yǎng)老金收入18 419萬元,發(fā)放基本養(yǎng)老金12 844萬元。職工參加醫(yī)療統(tǒng)籌23 539人;城鎮(zhèn)居民參加醫(yī)療統(tǒng)籌26 757人。
【人民生活】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628元,增加2 218元,增長17.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 834元,增加754元,增長14.8%。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支出14 047元,增加2 533元,增長22%;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 755元,增加959元,增長20%。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5%,比上年下降9.8個百分點;農牧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8%,比上年上升6.4個百分點。年末,城鎮(zhèn)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積27.3平方米;農牧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積24平方米。
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3 930萬元,增長26.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7 297元,增長26.4%,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42 008元,增長21.8%;城鎮(zhèn)集體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30 398元,增長39.7%;其他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26 435元,增長38.9%。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