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應用理論 研究方志應用領域及開發(fā)利用方法的理論。研究建立在對方志功能、方志價值的認識的基礎上,并對深入發(fā)掘方志功能、探索方志價值有積極影響。清以前方志主要用于資治,其史料價值并未受到重視。民國中期,顧頡剛、陶希圣等學者發(fā)表文章探討利用方志的方法,并利用方志資料進行歷史研究,在歷史地理學、社會經濟史、中國人口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20世紀80年代新編地方志工作啟動后,方志的史料價值開始備受關注,利用方志史料進行研究的課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領域。在1996年5月召開的全國地方志第二次工作會議上,李鐵映提出“修志為用”。方志界圍繞開發(fā)利用方志的方法、在開發(fā)利用中需解決的問題、方志收藏與開發(fā)利用的關系、方志開發(fā)利用戰(zhàn)略等課題展開研究,并發(fā)表論文。有學者主張建立方志應用學,作為方志學學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應加強對方志應用學基本內容及主要研究任務、方志應用理論的基本性質和特征等方面的研究。2006年頒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將開拓社會用志納入地方志機構的法定工作范疇。全國地方志工作機構廣泛開展地方志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編纂出版了大量方志文獻資料匯編。200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由秦其明主編的《新編地方志開發(fā)利用成果匯編》,采用大量實例反映地方志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摘自:《方志百科全書》)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方志應用理論 研究方志應用領域及開發(fā)利用方法的理論。研究建立在對方志功能、方志價值的認識的基礎上,并對深入發(fā)掘方志功能、探索方志價值有積極影響。清以前方志主要用于資治,其史料價值并未受到重視。民國中期,顧頡剛、陶希圣等學者發(fā)表文章探討利用方志的方法,并利用方志資料進行歷史研究,在歷史地理學、社會經濟史、中國人口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20世紀80年代新編地方志工作啟動后,方志的史料價值開始備受關注,利用方志史料進行研究的課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領域。在1996年5月召開的全國地方志第二次工作會議上,李鐵映提出“修志為用”。方志界圍繞開發(fā)利用方志的方法、在開發(fā)利用中需解決的問題、方志收藏與開發(fā)利用的關系、方志開發(fā)利用戰(zhàn)略等課題展開研究,并發(fā)表論文。有學者主張建立方志應用學,作為方志學學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應加強對方志應用學基本內容及主要研究任務、方志應用理論的基本性質和特征等方面的研究。2006年頒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將開拓社會用志納入地方志機構的法定工作范疇。全國地方志工作機構廣泛開展地方志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編纂出版了大量方志文獻資料匯編。200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由秦其明主編的《新編地方志開發(fā)利用成果匯編》,采用大量實例反映地方志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摘自:《方志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