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 通肩寬161厘米,長147厘米。 “瓶”與“平”諧音,寓意平平安安。 整件袍服繡功精絕、滿載吉祥。
蘇繡博古袍前襟圖案從上到下共分為四個區(qū)域:
第一層區(qū)域繡有花瓶、牡丹、寶鼎、古書、果盤、河蟹等圖案;
第二層區(qū)域繡有靈芝、磬、夔鳳、琮瓶、古書等圖案;
第三層區(qū)域繡有海棠、鹿、盆景、鐃、仙鶴、桃、鐘、畫卷、孔雀翎羽、雉雞等圖案;
第四層下擺區(qū)域繡有爵、鼎、如意、寶劍、蟾蜍、拂塵、蒲扇、鳳等圖案。
博古
博古起源于北宋時期的《宣和博古圖》。宋徽宗令屬下王黼統(tǒng)計宣和殿所藏青銅器,匯編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后,人們將青銅器、瓷器、陶器等古代文物的繪制圖案稱作博古。
走進赤峰博物館“和同一家”展廳,最吸睛的首數(shù)清代固倫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這件博古袍1972年出土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爾燈蘇木十家子嘎查固倫榮憲公主墓,為公主下葬時所穿。袍服用珍珠作扣,圓領(lǐng)繡黑邊,右衽,袖子較寬松,內(nèi)層附有花紋絲綢。整件袍服通身繡博古圖案,以寶鼎、花瓶、銅爐等吉祥雜寶為主,搭配花、鳥、文具、書籍等圖案,色彩素雅,畫面細膩,繡藝高超。
蘇繡的主要產(chǎn)地在蘇州,因此被稱為蘇繡。在清朝,蘇繡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受追捧的程度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蘇州地區(qū)經(jīng)營蘇繡的商戶有60多家,民間刺繡高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始蚁碛玫纳系忍K繡,基本上都由蘇州提供,并且在蘇繡袍服上搭配博古圖案,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
博古作為傳統(tǒng)圖案起源于北宋時期的《宣和博古圖》。當(dāng)時,宋徽宗令屬下王黼(fǔ)統(tǒng)計宣和殿所藏青銅器,匯編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后,人們將青銅器、瓷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古代文物的繪制圖案稱作博古。
清代初期的博古圖案,由于受朝代更迭的影響,總體水平不高,層次感較差,鼎盛時期當(dāng)數(sh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中康熙朝最為繁盛,在景德鎮(zhèn)瓷器上出現(xiàn)了大量博古圖案,并逐漸被應(yīng)用在皇家袍服上。固倫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制作而成。
袍服上的博古圖案以組為單位,所繡物品達百種之多,整體錯落有致、形象逼真。每組圖案都有吉祥寓意,寫意與寫實兩種風(fēng)格相輔相成,堪稱皇家工藝的典范。
花觚在袍服中多次出現(xiàn),觚最初是一種青銅酒具,宋代開始,除收藏研究之外,也將其作為案頭把玩的雅物,尤其用作插花器物。宋代文人雅士喜歡插花并講究意境,梅、蘭、葵、荷、水仙、梔子等花,因造型纖美典雅,深得人們喜愛。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說:“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yǎng)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jié)實?!币馑际枪陪~器埋在土里多年,深受土氣的影響,用它來養(yǎng)花,能使花的顏色鮮艷如同還在花枝上一樣,花開得快并且凋謝得慢,有時甚至?xí)谄恐薪Y(jié)成果實。這句話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對古銅器的喜愛以及對插花藝術(shù)的追求。他們認為古銅器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能夠賦予花兒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加鮮艷的色彩。
花觚搭配的東西不同則寓意不同?;胁甯鞣N爭相開放的鮮花,寓意花開富貴、生機勃勃;花觚中插翎羽,象征吉祥富貴。榮憲公主的博古袍上,花觚的附近還繡有花瓶、盆景。“瓶”與“平”諧音,寓意平平安安。明代屠隆《考槃馀事》最早提及了“盆景”一詞,并說明了盆景的擺放方式,經(jīng)常被放于底座之上,盆景同樣可以擺放鮮花,寓意蒸蒸日上,還可以擺放果實,寓意果實累累。固倫榮憲公主的博古袍中盆景放有珊瑚,寓意吉祥富貴。
袍服上繡著青銅酒具爵的圖案,寓意為加官晉爵。袍服上還繡有許多文房器具,如水丞、筆筒、如意、羽扇等,寓意書香門第。文房器具是清代文人雅士鑒賞的重要器具,在博古圖案中不單獨出現(xiàn),多參照《長物志》配套使用。
《長物志》是中國古代園林設(shè)計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出自明末大園林設(shè)計師文震亨。《長物志》的“長”讀zhàng,主要以身邊的尋常事物為著述對象,內(nèi)容涉及園林景觀設(shè)計、衣食住行、器用鑒藏等方面,生動展現(xiàn)了晚明時期文人精致的園林生活以及典雅的生活趣味,為名垂千古的傳世之作。
固倫榮憲公主是康熙皇帝的掌上明珠,去世時身上佩戴著100多件金飾,做工極其精致。有“歲寒三友”金簪、鳳型金簪、眾星捧月嵌貓眼石金釵等,使用花絲、點翠、鑲嵌等工藝,光彩照人,襯托出公主金枝玉葉之身。下葬時穿的袍服,迄今保留的有珍珠團龍袍、蘇繡博古袍和蘇繡彩蝶袍。珍珠團龍袍可謂稀世珍寶,明黃色緞面上用金絲線穿綴八萬多顆如小米粒般的珍珠,綴繡成八條祥龍圖案,色彩鮮艷奪目。蘇繡博古袍不僅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刺繡工藝,而且袍服通體刺繡著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折射出民族團結(jié)的和氣瑞光。
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 通肩寬161厘米,長147厘米。 “瓶”與“平”諧音,寓意平平安安。 整件袍服繡功精絕、滿載吉祥。
蘇繡博古袍前襟圖案從上到下共分為四個區(qū)域:
第一層區(qū)域繡有花瓶、牡丹、寶鼎、古書、果盤、河蟹等圖案;
第二層區(qū)域繡有靈芝、磬、夔鳳、琮瓶、古書等圖案;
第三層區(qū)域繡有海棠、鹿、盆景、鐃、仙鶴、桃、鐘、畫卷、孔雀翎羽、雉雞等圖案;
第四層下擺區(qū)域繡有爵、鼎、如意、寶劍、蟾蜍、拂塵、蒲扇、鳳等圖案。
博古
博古起源于北宋時期的《宣和博古圖》。宋徽宗令屬下王黼統(tǒng)計宣和殿所藏青銅器,匯編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后,人們將青銅器、瓷器、陶器等古代文物的繪制圖案稱作博古。
走進赤峰博物館“和同一家”展廳,最吸睛的首數(shù)清代固倫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這件博古袍1972年出土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爾燈蘇木十家子嘎查固倫榮憲公主墓,為公主下葬時所穿。袍服用珍珠作扣,圓領(lǐng)繡黑邊,右衽,袖子較寬松,內(nèi)層附有花紋絲綢。整件袍服通身繡博古圖案,以寶鼎、花瓶、銅爐等吉祥雜寶為主,搭配花、鳥、文具、書籍等圖案,色彩素雅,畫面細膩,繡藝高超。
蘇繡的主要產(chǎn)地在蘇州,因此被稱為蘇繡。在清朝,蘇繡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受追捧的程度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蘇州地區(qū)經(jīng)營蘇繡的商戶有60多家,民間刺繡高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皇家享用的上等蘇繡,基本上都由蘇州提供,并且在蘇繡袍服上搭配博古圖案,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
博古作為傳統(tǒng)圖案起源于北宋時期的《宣和博古圖》。當(dāng)時,宋徽宗令屬下王黼(fǔ)統(tǒng)計宣和殿所藏青銅器,匯編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后,人們將青銅器、瓷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古代文物的繪制圖案稱作博古。
清代初期的博古圖案,由于受朝代更迭的影響,總體水平不高,層次感較差,鼎盛時期當(dāng)數(sh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中康熙朝最為繁盛,在景德鎮(zhèn)瓷器上出現(xiàn)了大量博古圖案,并逐漸被應(yīng)用在皇家袍服上。固倫榮憲公主的蘇繡博古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制作而成。
袍服上的博古圖案以組為單位,所繡物品達百種之多,整體錯落有致、形象逼真。每組圖案都有吉祥寓意,寫意與寫實兩種風(fēng)格相輔相成,堪稱皇家工藝的典范。
花觚在袍服中多次出現(xiàn),觚最初是一種青銅酒具,宋代開始,除收藏研究之外,也將其作為案頭把玩的雅物,尤其用作插花器物。宋代文人雅士喜歡插花并講究意境,梅、蘭、葵、荷、水仙、梔子等花,因造型纖美典雅,深得人們喜愛。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說:“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yǎng)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jié)實。”意思是古銅器埋在土里多年,深受土氣的影響,用它來養(yǎng)花,能使花的顏色鮮艷如同還在花枝上一樣,花開得快并且凋謝得慢,有時甚至?xí)谄恐薪Y(jié)成果實。這句話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對古銅器的喜愛以及對插花藝術(shù)的追求。他們認為古銅器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能夠賦予花兒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加鮮艷的色彩。
花觚搭配的東西不同則寓意不同?;胁甯鞣N爭相開放的鮮花,寓意花開富貴、生機勃勃;花觚中插翎羽,象征吉祥富貴。榮憲公主的博古袍上,花觚的附近還繡有花瓶、盆景。“瓶”與“平”諧音,寓意平平安安。明代屠隆《考槃馀事》最早提及了“盆景”一詞,并說明了盆景的擺放方式,經(jīng)常被放于底座之上,盆景同樣可以擺放鮮花,寓意蒸蒸日上,還可以擺放果實,寓意果實累累。固倫榮憲公主的博古袍中盆景放有珊瑚,寓意吉祥富貴。
袍服上繡著青銅酒具爵的圖案,寓意為加官晉爵。袍服上還繡有許多文房器具,如水丞、筆筒、如意、羽扇等,寓意書香門第。文房器具是清代文人雅士鑒賞的重要器具,在博古圖案中不單獨出現(xiàn),多參照《長物志》配套使用。
《長物志》是中國古代園林設(shè)計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出自明末大園林設(shè)計師文震亨?!堕L物志》的“長”讀zhàng,主要以身邊的尋常事物為著述對象,內(nèi)容涉及園林景觀設(shè)計、衣食住行、器用鑒藏等方面,生動展現(xiàn)了晚明時期文人精致的園林生活以及典雅的生活趣味,為名垂千古的傳世之作。
固倫榮憲公主是康熙皇帝的掌上明珠,去世時身上佩戴著100多件金飾,做工極其精致。有“歲寒三友”金簪、鳳型金簪、眾星捧月嵌貓眼石金釵等,使用花絲、點翠、鑲嵌等工藝,光彩照人,襯托出公主金枝玉葉之身。下葬時穿的袍服,迄今保留的有珍珠團龍袍、蘇繡博古袍和蘇繡彩蝶袍。珍珠團龍袍可謂稀世珍寶,明黃色緞面上用金絲線穿綴八萬多顆如小米粒般的珍珠,綴繡成八條祥龍圖案,色彩鮮艷奪目。蘇繡博古袍不僅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刺繡工藝,而且袍服通體刺繡著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折射出民族團結(jié)的和氣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