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克是蒙古民族一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體育運動項目,最初被稱為蒙古式摔跤。為了使這一傳統(tǒng)的體育競技項目得以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時任阿巴嘎旗體委主任的李巴特爾帶領幾名熱愛搏克事業(yè)的體育工作者對蒙古式摔跤進行了改革。他們在保留傳統(tǒng)蒙古式摔跤精華的基礎上,引入現代體育競賽規(guī)則,經過多次修改和實踐將原來的無時間限制改為有時間限制;用抽簽式編排代替原來的主觀編排;增設了團體賽、安慰賽、表演賽等。他們把改革后的蒙古式摔跤定名為“搏克”。然而,改革遇到了阻力,當地牧民群眾極力反對這項改革。為了取得群眾的支持,邀請全區(qū)著名摔跤手乃登參與改革,并由他出任阿巴嘎旗首次搏克大賽的總裁判長。大賽取得了圓滿成功,牧民們由改革的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
1981年,阿巴嘎旗宣布搏克為正式比賽項目;1982年自治區(qū)體委在阿巴嘎旗召開了搏克改革現場會,在全區(qū)推廣這一項目;1984年,搏克被列為錫林郭勒盟正式比賽項目;1986年,搏克被列為自治區(qū)比賽項目;1988年,搏克成為全國農運會表演項目,而后被列為比賽項目;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辦首屆國際級大型“那達慕”,搏克運動由此走向世界;1996年,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搏克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搏克是蒙古民族一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體育運動項目,最初被稱為蒙古式摔跤。為了使這一傳統(tǒng)的體育競技項目得以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時任阿巴嘎旗體委主任的李巴特爾帶領幾名熱愛搏克事業(yè)的體育工作者對蒙古式摔跤進行了改革。他們在保留傳統(tǒng)蒙古式摔跤精華的基礎上,引入現代體育競賽規(guī)則,經過多次修改和實踐將原來的無時間限制改為有時間限制;用抽簽式編排代替原來的主觀編排;增設了團體賽、安慰賽、表演賽等。他們把改革后的蒙古式摔跤定名為“搏克”。然而,改革遇到了阻力,當地牧民群眾極力反對這項改革。為了取得群眾的支持,邀請全區(qū)著名摔跤手乃登參與改革,并由他出任阿巴嘎旗首次搏克大賽的總裁判長。大賽取得了圓滿成功,牧民們由改革的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
1981年,阿巴嘎旗宣布搏克為正式比賽項目;1982年自治區(qū)體委在阿巴嘎旗召開了搏克改革現場會,在全區(qū)推廣這一項目;1984年,搏克被列為錫林郭勒盟正式比賽項目;1986年,搏克被列為自治區(qū)比賽項目;1988年,搏克成為全國農運會表演項目,而后被列為比賽項目;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辦首屆國際級大型“那達慕”,搏克運動由此走向世界;1996年,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搏克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