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查干山腳下,金長城似一條長龍橫臥于谷口,其守備關隘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見。半山腰的巴日哈達石洞內共有12處題記,以漢、蒙古、契丹文字刻寫,題記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字跡仍清晰可見。罕查干山西側的博根洞和東側的阿貴洞為東蒙地區(qū)蒙古族群眾信奉薩滿教的傳教與修行中心。在東側主峰上設有乃濟陀音的祭祀壇地,堆有18座敖包。立于外圍四角叫做“達日其嘎”的四座敖包象征院落,每一座敖包頂上插有一面小白旗,蒙古語謂“達日其嘎”(系祛邪鎮(zhèn)妖的一種法術標記),因此把這四座敖包稱為“達日其嘎”敖包,其旨意是祛邪鎮(zhèn)妖。象征13名弟子的13座敖包,緊緊圍繞著象征其師父乃濟陀音的敖包,組成祭祀中心,寓意眾星捧月。每逢農歷四月初八,當地佐領達或蘇木章京(“達”系對當地蒙古貴族擔任的地方官的稱呼。“章京”系對蘇木及行政官員的稱呼)事先向民眾募捐祭祀物品,屆時號令當地民眾上山進行祭祀活動。
山頂上還有一處方圓約5000平方米的天然賽場。每次進行祭祀活動時,都開展短途賽馬、射箭、射弩、摔跤、打布魯等娛樂活動。選擇罕查干山作為祭祀壇地,除去這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原哲里木會盟地設于罕查干山西鄰的吐列毛都,該處是原哲里木盟及其所轄十旗王權的象征。兩處歷史遺址,證明當時這一地區(qū)政教并立的實際。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罕查干山腳下,金長城似一條長龍橫臥于谷口,其守備關隘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見。半山腰的巴日哈達石洞內共有12處題記,以漢、蒙古、契丹文字刻寫,題記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字跡仍清晰可見。罕查干山西側的博根洞和東側的阿貴洞為東蒙地區(qū)蒙古族群眾信奉薩滿教的傳教與修行中心。在東側主峰上設有乃濟陀音的祭祀壇地,堆有18座敖包。立于外圍四角叫做“達日其嘎”的四座敖包象征院落,每一座敖包頂上插有一面小白旗,蒙古語謂“達日其嘎”(系祛邪鎮(zhèn)妖的一種法術標記),因此把這四座敖包稱為“達日其嘎”敖包,其旨意是祛邪鎮(zhèn)妖。象征13名弟子的13座敖包,緊緊圍繞著象征其師父乃濟陀音的敖包,組成祭祀中心,寓意眾星捧月。每逢農歷四月初八,當地佐領達或蘇木章京(“達”系對當地蒙古貴族擔任的地方官的稱呼。“章京”系對蘇木及行政官員的稱呼)事先向民眾募捐祭祀物品,屆時號令當地民眾上山進行祭祀活動。
山頂上還有一處方圓約5000平方米的天然賽場。每次進行祭祀活動時,都開展短途賽馬、射箭、射弩、摔跤、打布魯等娛樂活動。選擇罕查干山作為祭祀壇地,除去這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原哲里木會盟地設于罕查干山西鄰的吐列毛都,該處是原哲里木盟及其所轄十旗王權的象征。兩處歷史遺址,證明當時這一地區(qū)政教并立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