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二連浩特市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市區(qū)東北9公里處的二連鹽池。二連鹽池系蒙古語“額仁達布散淖爾”的漢譯?!邦~仁”有“海市蜃樓”之意,“達布散淖爾”意為鹽湖。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古游獵部落,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林胡地,亦稱東胡地。秦漢時,屬匈奴遷徙地。東漢時期,為烏恒、鮮卑入居。隋唐時期,由突厥徙牧。
遼朝,為漠葛失部地。金朝,為汪古部族地。元朝,屬上都蘇尼特鄂托克地,置木鄰(蒙古語“毛仁”之諧音,意為驛馬)道玉龍棧。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歸北元左翼三萬戶,稱蘇尼特鄂托克。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設置“伊林”驛站。清光緒十五年(1899),清政府架通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電話線,又設電報局,并將該地標入當時的地圖集,名曰“二連”。
民國7年(1918),張家口旅蒙商景學鈐等人創(chuàng)辦“大成張庫汽車公司”,開通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汽車運輸線,二連鹽池成為這條運輸線上的重要站點之一,站名“滂北”。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今二連浩特市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市區(qū)東北9公里處的二連鹽池。二連鹽池系蒙古語“額仁達布散淖爾”的漢譯。“額仁”有“海市蜃樓”之意,“達布散淖爾”意為鹽湖。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古游獵部落,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林胡地,亦稱東胡地。秦漢時,屬匈奴遷徙地。東漢時期,為烏恒、鮮卑入居。隋唐時期,由突厥徙牧。
遼朝,為漠葛失部地。金朝,為汪古部族地。元朝,屬上都蘇尼特鄂托克地,置木鄰(蒙古語“毛仁”之諧音,意為驛馬)道玉龍棧。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歸北元左翼三萬戶,稱蘇尼特鄂托克。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設置“伊林”驛站。清光緒十五年(1899),清政府架通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電話線,又設電報局,并將該地標入當時的地圖集,名曰“二連”。
民國7年(1918),張家口旅蒙商景學鈐等人創(chuàng)辦“大成張庫汽車公司”,開通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汽車運輸線,二連鹽池成為這條運輸線上的重要站點之一,站名“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