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武安州城址位于赤峰市敖漢旗南塔鄉(xiāng)所在地西側。叫來河支流——白塔子河從西向東順城址北緣流過,形成東西向的平坦河川地。南北為高山和臺地。杜力營子河又穿過城址注入白塔子河,兩河呈“丁”字形。城址所在地為沖積的扇面形平灘地。
由于這里幾易其城,加之河水沖刷和多年的耕種平整,現地表遺跡較為復雜難辨。從河床的斷崖上觀察,文化堆積在2~3米厚,最厚處達5~6米。遼代城址現僅存北墻和西墻的一部分,并在斷崖處看出20余層、每層厚12厘米的夯土層。其余部分均已夷為平地,只存灰土帶。城址基本呈方形,每邊長820米。原存的四門現只存西門,并保存一組高大的建筑群遺址,最高的一處約14米,當地稱之為“點將臺”,應屬城門建筑址。元代城址倚遼城的北墻為北墻,在城內建一座南北長400米、東西寬64米的長方形城。
在武安州城址北隔河的岸邊山崗上,保存一處遼代寺院遺址。寺院遺址南側臨河處,矗立著一座八角密檐式佛塔。寺院遺址西側的坡地系此寺院的佛教徒墓地。在城址南的臺地上也有一處寺院遺址。
近年來,武安州城址周邊出土了一批較有價值的文物,但多屬元代,如瓦當范、銅印等。1976年,北三家發(fā)現了一塊元至元七年(1270)楊氏墓地券,為考查當時的埋葬制度提供了依據。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遼代武安州城址位于赤峰市敖漢旗南塔鄉(xiāng)所在地西側。叫來河支流——白塔子河從西向東順城址北緣流過,形成東西向的平坦河川地。南北為高山和臺地。杜力營子河又穿過城址注入白塔子河,兩河呈“丁”字形。城址所在地為沖積的扇面形平灘地。
由于這里幾易其城,加之河水沖刷和多年的耕種平整,現地表遺跡較為復雜難辨。從河床的斷崖上觀察,文化堆積在2~3米厚,最厚處達5~6米。遼代城址現僅存北墻和西墻的一部分,并在斷崖處看出20余層、每層厚12厘米的夯土層。其余部分均已夷為平地,只存灰土帶。城址基本呈方形,每邊長820米。原存的四門現只存西門,并保存一組高大的建筑群遺址,最高的一處約14米,當地稱之為“點將臺”,應屬城門建筑址。元代城址倚遼城的北墻為北墻,在城內建一座南北長400米、東西寬64米的長方形城。
在武安州城址北隔河的岸邊山崗上,保存一處遼代寺院遺址。寺院遺址南側臨河處,矗立著一座八角密檐式佛塔。寺院遺址西側的坡地系此寺院的佛教徒墓地。在城址南的臺地上也有一處寺院遺址。
近年來,武安州城址周邊出土了一批較有價值的文物,但多屬元代,如瓦當范、銅印等。1976年,北三家發(fā)現了一塊元至元七年(1270)楊氏墓地券,為考查當時的埋葬制度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