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戲珠紋金花銀盤,唐代?,F(xiàn)藏赤峰市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1976年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
銀盤高2厘米、直徑47.8厘米、重1690克。圓形,周沿呈六瓣葵形,盤中采用鏨刻方法,以盤中心的兩條摩羯魚為主題,向外圓周狀飾二重花紋。圖案銀底金花,耀眼奪目。
外層花紋鏨刻于寬7.4厘米的盤沿上,在六朵葵瓣上各分布一組花卉圖案?;ɑ苡袃煞N形式,間各排列。一種花卉呈長條形,兩端為曲邊長葉,中間以一長葉為中心,兩側(cè)各飾葡萄穗狀花。另一種花卉中心為兩朵并蒂的牡丹,花呈兩重瓣,上瓣上卷,下瓣下翻,花卉兩側(cè)以三個呈品字形堆疊花葉相襯。
在盤沿和盤心的折棱處,鏨刻有六道內(nèi)向的尖脊,將盤底分成六瓣葵花形。
盤底中心刻有摩羯魚兩條,雙魚為高浮雕,立體感很強。雙魚作相向迥游狀,鰭尾俱全。魚首為龍頭形,眼睛圓凸,上唇翻卷。在兩龍頭之間為一火焰紋寶珠,雙魚兩頭相對,迥游于寶珠之側(cè),形成二龍戲珠的造型。雙魚鱗甲和頭、鰭鏨刻細密,刻工精湛。
在雙魚外圍,環(huán)繞花卉六組,每盤沿花卉圖案相對應(yīng)?;ɑ転閮啥洳⒌倬栈ǎ蕶E圓形,內(nèi)外三重花瓣,以放射線紋裝飾,中間花蕊為長條團狀。
在銀盤底部裝有三足,盤沿處還有向上折彎的凹槽,估計是原懸掛有一周金珠組成的流蘇。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摩羯戲珠紋金花銀盤,唐代?,F(xiàn)藏赤峰市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1976年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
銀盤高2厘米、直徑47.8厘米、重1690克。圓形,周沿呈六瓣葵形,盤中采用鏨刻方法,以盤中心的兩條摩羯魚為主題,向外圓周狀飾二重花紋。圖案銀底金花,耀眼奪目。
外層花紋鏨刻于寬7.4厘米的盤沿上,在六朵葵瓣上各分布一組花卉圖案?;ɑ苡袃煞N形式,間各排列。一種花卉呈長條形,兩端為曲邊長葉,中間以一長葉為中心,兩側(cè)各飾葡萄穗狀花。另一種花卉中心為兩朵并蒂的牡丹,花呈兩重瓣,上瓣上卷,下瓣下翻,花卉兩側(cè)以三個呈品字形堆疊花葉相襯。
在盤沿和盤心的折棱處,鏨刻有六道內(nèi)向的尖脊,將盤底分成六瓣葵花形。
盤底中心刻有摩羯魚兩條,雙魚為高浮雕,立體感很強。雙魚作相向迥游狀,鰭尾俱全。魚首為龍頭形,眼睛圓凸,上唇翻卷。在兩龍頭之間為一火焰紋寶珠,雙魚兩頭相對,迥游于寶珠之側(cè),形成二龍戲珠的造型。雙魚鱗甲和頭、鰭鏨刻細密,刻工精湛。
在雙魚外圍,環(huán)繞花卉六組,每盤沿花卉圖案相對應(yīng)?;ɑ転閮啥洳⒌倬栈ǎ蕶E圓形,內(nèi)外三重花瓣,以放射線紋裝飾,中間花蕊為長條團狀。
在銀盤底部裝有三足,盤沿處還有向上折彎的凹槽,估計是原懸掛有一周金珠組成的流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