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柱,蒙古族,1911年,出生于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市)黑城子。1919年,他隨父移居通遼市奈曼旗。
寶石柱自幼喜愛作畫、剪窗花等民間藝術。他16歲拜師學習畫佛塑佛技藝。20歲開始畫匠生涯,以作畫為生,主要在寺廟作畫塑像。以大沁廟為主,走遍奈曼旗、庫倫旗的朝吉廟、雙山子廟、波日和碩廟等地及奈曼旗王府。1931—1945年,他先后塑造各類佛像數百尊,繪制各類佛像、壁畫、王爺肖像上千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的藝術事業(yè)又獲新生,經常為鄉(xiāng)親們畫年畫、扎彩燈、剪窗花。
1952年,人民政府安排他到奈曼旗文化館工作,專門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他經常深入農村牧區(qū)和工礦企業(yè),創(chuàng)作《送公糧》《接羊羔》《打狼》《安氏舞》等近百件美術作品,其中在各類報刊刊登的有50多幅。為了配合形勢教育,還創(chuàng)作《美帝國主義侵略史》《范國貴翻身忘本記》《王富家史》《麥新村史》等連環(huán)畫,在哲里木盟(今通遼市)各地巡回展出。1958年,他被評選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模范文化工作者。1959年,出席內蒙古宣傳文教戰(zhàn)線群英會。
“文化大革命”期間,寶石柱仿制大型泥塑《收租院》。
1978年以后,寶石柱根據多年積累的民族民間圖案素材創(chuàng)作140余幅精美的藝術圖案,被專家稱為國內外罕見的民間藝術珍寶。其中部分作品被《民族畫報》《內蒙古畫報》選載。1980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主動承擔內蒙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奈曼旗王府的修復繪畫工作。1981年以后,他創(chuàng)作國畫《小鐵廠》《考古》和木刻《回府》《燈會》《佛舞圖》等。
1982年,寶石柱以著名蒙古族民間藝術家的身份被中國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1989年,寶石柱因病逝世,享年78歲。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寶石柱,蒙古族,1911年,出生于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市)黑城子。1919年,他隨父移居通遼市奈曼旗。
寶石柱自幼喜愛作畫、剪窗花等民間藝術。他16歲拜師學習畫佛塑佛技藝。20歲開始畫匠生涯,以作畫為生,主要在寺廟作畫塑像。以大沁廟為主,走遍奈曼旗、庫倫旗的朝吉廟、雙山子廟、波日和碩廟等地及奈曼旗王府。1931—1945年,他先后塑造各類佛像數百尊,繪制各類佛像、壁畫、王爺肖像上千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的藝術事業(yè)又獲新生,經常為鄉(xiāng)親們畫年畫、扎彩燈、剪窗花。
1952年,人民政府安排他到奈曼旗文化館工作,專門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他經常深入農村牧區(qū)和工礦企業(yè),創(chuàng)作《送公糧》《接羊羔》《打狼》《安氏舞》等近百件美術作品,其中在各類報刊刊登的有50多幅。為了配合形勢教育,還創(chuàng)作《美帝國主義侵略史》《范國貴翻身忘本記》《王富家史》《麥新村史》等連環(huán)畫,在哲里木盟(今通遼市)各地巡回展出。1958年,他被評選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模范文化工作者。1959年,出席內蒙古宣傳文教戰(zhàn)線群英會。
“文化大革命”期間,寶石柱仿制大型泥塑《收租院》。
1978年以后,寶石柱根據多年積累的民族民間圖案素材創(chuàng)作140余幅精美的藝術圖案,被專家稱為國內外罕見的民間藝術珍寶。其中部分作品被《民族畫報》《內蒙古畫報》選載。1980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主動承擔內蒙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奈曼旗王府的修復繪畫工作。1981年以后,他創(chuàng)作國畫《小鐵廠》《考古》和木刻《回府》《燈會》《佛舞圖》等。
1982年,寶石柱以著名蒙古族民間藝術家的身份被中國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1989年,寶石柱因病逝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