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木德道爾吉(1924—1980),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旗沙布臺蘇木人。
蒙古族當代著名詩人、作家。
幼年時,家境貧寒,迫于生計,在當?shù)厮聫R當勤雜工。其間,他拜有識喇嘛僧人為師,勤奮學習,刻苦攻讀了大量蒙古文與藏文書籍。
民國34年(1945),參加革命,接受了馬列主義教育,同時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民國36年(1947)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冀察熱遼地區(qū)搞土改,并榮立一等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先后在昭烏達盟文工團、內蒙古文聯(lián)等單位從事文化宣傳和文學創(chuàng)作。1965年,調到烏盟文化局工作,1976年后,當選為烏盟作家協(xié)會主席。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烏盟五屆政協(xié)委員、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代表。
其木德道爾吉一生中,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大量優(yōu)秀文藝作品。其中,大型歌劇《復仇》、歌舞劇《蒙古馬》、話劇《綿羊》、抒情詩《大青山之歌》、長詩《白鳥衣》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均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長篇小說《西拉木倫河的浪濤》和長詩《白鹿的故事》一經問世,在國內外均獲得極高的評價。此外,他與人合作整理改編了蒙古族古典文學代表作《英雄格斯爾可汗》一、二卷,后又單獨整理改編了其三、四卷。他為蒙古族當代文學的繁榮與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0年3月12日,其木德道爾吉因病在集寧市逝世,享年56歲。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蒙古族作家,1977年由赤峰市文聯(lián)倡議,中共巴林右旗旗委和旗政府率領家鄉(xiāng)人民在臥龍山公墓為他樹立紀念碑。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其木德道爾吉(1924—1980),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旗沙布臺蘇木人。
蒙古族當代著名詩人、作家。
幼年時,家境貧寒,迫于生計,在當?shù)厮聫R當勤雜工。其間,他拜有識喇嘛僧人為師,勤奮學習,刻苦攻讀了大量蒙古文與藏文書籍。
民國34年(1945),參加革命,接受了馬列主義教育,同時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民國36年(1947)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冀察熱遼地區(qū)搞土改,并榮立一等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先后在昭烏達盟文工團、內蒙古文聯(lián)等單位從事文化宣傳和文學創(chuàng)作。1965年,調到烏盟文化局工作,1976年后,當選為烏盟作家協(xié)會主席。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烏盟五屆政協(xié)委員、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代表。
其木德道爾吉一生中,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大量優(yōu)秀文藝作品。其中,大型歌劇《復仇》、歌舞劇《蒙古馬》、話劇《綿羊》、抒情詩《大青山之歌》、長詩《白鳥衣》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均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長篇小說《西拉木倫河的浪濤》和長詩《白鹿的故事》一經問世,在國內外均獲得極高的評價。此外,他與人合作整理改編了蒙古族古典文學代表作《英雄格斯爾可汗》一、二卷,后又單獨整理改編了其三、四卷。他為蒙古族當代文學的繁榮與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0年3月12日,其木德道爾吉因病在集寧市逝世,享年56歲。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蒙古族作家,1977年由赤峰市文聯(lián)倡議,中共巴林右旗旗委和旗政府率領家鄉(xiāng)人民在臥龍山公墓為他樹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