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紀松齡,又名紀世勛(紀世雄、吉世雄),蒙古族,蒙名賽勝嘎、蕭勝嘎。 1899 年出生于內蒙古察哈爾臺翼正黃旗三蘇木小淖爾西營子村。 1925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 年 2 月在林西軍官學校任軍事教官。 9 月內蒙古人民革命軍成立時,任騎兵一營營長。 1927 年底至 1928 年初回到家鄉(xiāng),同當地的共產員孟克杰爾格勒、查干呼、寶音巴特爾聯系,繼續(xù)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并建立了四個秘密聯絡點。 1928 年春,到蒙古國人民革命黨黨務學校學習。 1929 年被派回到內蒙古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 10 月選派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33 年初,受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指派,提前回國從事地下工作。 1933 年 4 月,打入綏東剿匪保安司令部并先后任副官、參謀長。 1937 年初,任蒙旗保安總隊大隊大隊長,后蒙旗保安總隊改稱為蒙古混成旅(獨立旅),任一團團長。 1939 年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三師,任七團團長, 1940 年末提升為副師長。 1942 年 2 月 10 日被國民黨特務收買的衛(wèi)士殺害,是年 42 歲。
主要事跡:
紀松齡是察哈爾右翼四旗參加革命最早的蒙古族青年之一。 1920 年,紀松齡懷著拯救民族的愿望,來到張家口,他接觸了李大釗、趙世炎、韓麟符等人,在他們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同共產黨員李裕智、奎壁等在伊盟支持錫尼喇嘛組織的 “ 獨貴龍 ” 運動,掀起鄂爾多斯的革命風暴。并多次回到察哈爾右翼四旗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 9 月,被黨組織選送到蘇聯莫斯科大學深造, 1933 年初,受黨組織派遣,提前從蘇聯回國,在綏東四旗從事地下軍事活動,打入綏東剿匪保安司令部,任達密凌蘇龍的副官。利用合法身份收集了大量日軍在內蒙古地區(qū)活動的情報,建立了蒙古國、蘇聯駐華領館的聯系,使共產國際掌握了日軍在綏蒙地區(qū)的活動情報。在此期間,在抓緊部隊軍事訓練的同時,為廣大士兵講解國際、國內形勢,特別重視對士兵進行愛國家、愛民族、堅決抗日的教育。在紀松齡的影響下,達密凌蘇龍率部參加收復察哈爾重鎮(zhèn)多倫的戰(zhàn)役,在沽源一戰(zhàn)與日偽軍進行殊死搏斗,最后取得勝利。 1935 年秋,紀松齡前往百靈廟同烏蘭夫等人作策反德王保安隊的工作,為日后百靈廟暴動做了必要的準備。 1936 年 8 月、 10 月紀松齡協同達密凌蘇龍率部配合主力部隊打敗了日偽軍對紅格圖的進攻,取得了綏遠抗戰(zhàn)的勝利。 1937 年春,白海風、紀松齡、烏蘭夫等人為了拯救發(fā)生華變的百靈廟暴動這支蒙古民族的抗日武裝,將余部整編為蒙旗保安總隊, 8 月,改稱蒙古混成旅,紀松齡擔任一團團長。 1937 年 10 月,率部參加了阻擊日軍進攻歸綏的戰(zhàn)斗,直到彈盡糧絕才撤出戰(zhàn)斗。之后此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三師,紀松齡擔任七團團長,后提升為副師長。以后,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曾轉戰(zhàn)伊克昭盟和黃河兩岸,堅持抗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建立了以烏蘭夫為首的地下黨組織,加強了黨對該部的領導。 1940 年,新三師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國民黨發(fā)現了新三師的赤化現象,增派大批特務進入該部。 1942 年 2 月 10 日,紀松齡在住所被國民黨特務收買的衛(wèi)士殺害。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個人簡歷
紀松齡,又名紀世勛(紀世雄、吉世雄),蒙古族,蒙名賽勝嘎、蕭勝嘎。 1899 年出生于內蒙古察哈爾臺翼正黃旗三蘇木小淖爾西營子村。 1925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 年 2 月在林西軍官學校任軍事教官。 9 月內蒙古人民革命軍成立時,任騎兵一營營長。 1927 年底至 1928 年初回到家鄉(xiāng),同當地的共產員孟克杰爾格勒、查干呼、寶音巴特爾聯系,繼續(xù)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并建立了四個秘密聯絡點。 1928 年春,到蒙古國人民革命黨黨務學校學習。 1929 年被派回到內蒙古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 10 月選派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33 年初,受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指派,提前回國從事地下工作。 1933 年 4 月,打入綏東剿匪保安司令部并先后任副官、參謀長。 1937 年初,任蒙旗保安總隊大隊大隊長,后蒙旗保安總隊改稱為蒙古混成旅(獨立旅),任一團團長。 1939 年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三師,任七團團長, 1940 年末提升為副師長。 1942 年 2 月 10 日被國民黨特務收買的衛(wèi)士殺害,是年 42 歲。
主要事跡:
紀松齡是察哈爾右翼四旗參加革命最早的蒙古族青年之一。 1920 年,紀松齡懷著拯救民族的愿望,來到張家口,他接觸了李大釗、趙世炎、韓麟符等人,在他們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同共產黨員李裕智、奎壁等在伊盟支持錫尼喇嘛組織的 “ 獨貴龍 ” 運動,掀起鄂爾多斯的革命風暴。并多次回到察哈爾右翼四旗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 9 月,被黨組織選送到蘇聯莫斯科大學深造, 1933 年初,受黨組織派遣,提前從蘇聯回國,在綏東四旗從事地下軍事活動,打入綏東剿匪保安司令部,任達密凌蘇龍的副官。利用合法身份收集了大量日軍在內蒙古地區(qū)活動的情報,建立了蒙古國、蘇聯駐華領館的聯系,使共產國際掌握了日軍在綏蒙地區(qū)的活動情報。在此期間,在抓緊部隊軍事訓練的同時,為廣大士兵講解國際、國內形勢,特別重視對士兵進行愛國家、愛民族、堅決抗日的教育。在紀松齡的影響下,達密凌蘇龍率部參加收復察哈爾重鎮(zhèn)多倫的戰(zhàn)役,在沽源一戰(zhàn)與日偽軍進行殊死搏斗,最后取得勝利。 1935 年秋,紀松齡前往百靈廟同烏蘭夫等人作策反德王保安隊的工作,為日后百靈廟暴動做了必要的準備。 1936 年 8 月、 10 月紀松齡協同達密凌蘇龍率部配合主力部隊打敗了日偽軍對紅格圖的進攻,取得了綏遠抗戰(zhàn)的勝利。 1937 年春,白海風、紀松齡、烏蘭夫等人為了拯救發(fā)生華變的百靈廟暴動這支蒙古民族的抗日武裝,將余部整編為蒙旗保安總隊, 8 月,改稱蒙古混成旅,紀松齡擔任一團團長。 1937 年 10 月,率部參加了阻擊日軍進攻歸綏的戰(zhàn)斗,直到彈盡糧絕才撤出戰(zhàn)斗。之后此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三師,紀松齡擔任七團團長,后提升為副師長。以后,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曾轉戰(zhàn)伊克昭盟和黃河兩岸,堅持抗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建立了以烏蘭夫為首的地下黨組織,加強了黨對該部的領導。 1940 年,新三師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國民黨發(fā)現了新三師的赤化現象,增派大批特務進入該部。 1942 年 2 月 10 日,紀松齡在住所被國民黨特務收買的衛(wèi)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