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協力 加快立法
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在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上的總結講話
(2018年5月18日)
冀祥德
在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地方志工作條例》頒行12周年座談會馬上就要閉幕了。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對此次論壇作總結。
一、論壇總體評價
正如李林研究員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說,這次論壇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法治實踐,必將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依法治志產生重要影響。這次論壇匯集方志學界和法學界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商共謀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進度等。論壇學術氣氛濃厚,與會專家學者持論嚴謹、發(fā)言踴躍、交流深入,達到了統一共識,明確方向,同心協力,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的預期目的,是一次成功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議。我認為此次論壇可以用幾個字概括。
一是“高”。其一,領導重視程度高。作為一次橫跨方志界和法學界的盛會,此次論壇得到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在繁忙工作中,到會并作致辭,對史志立法工作寄予殷切希望。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凌晨返京,馬不停蹄地出席會議并致辭,從依法治國的高度解讀史志立法的意義,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志法》在文化立法方面的積極意義予以高度肯定。兩個學部委員的參會更是對我們會議的極大認可。其二,學者關注程度高。今天到會的法學界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莫紀宏,所長助理、研究員周漢華,民法室主任、研究員謝鴻飛,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洪雷,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總編輯劉桂明;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副院長張社卿,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軍事志研究室主任李濤,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心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許身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淑雯,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王敏遠,臨沂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姚建濤及院長助理羅亞海。到會的方志界專家有: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王鐵鵬、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楊洪進,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張志仁,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云鶴,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漆冠山,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梅宏,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吳鳳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梁金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建春。短短一天的會程中,有24位專家發(fā)言,4位專家點評,發(fā)言深入,點評到位,共商依法治志向縱深邁進、史志立法加快推進,共同展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前景,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其三,媒體關注程度高。光明日報、中青報、法制日報、法制晚報、人民網、中國社科報等眾多媒體關注史志立法,參會并進行了宣傳報道。有關領導、專家、媒體的高度重視,確保了此次會議成功舉辦。
二是“新”。此次論壇是第一次方志學界與法學界、理論界與實務界、高校與科研院所專家學者之間大規(guī)模思想交流的碰撞。會上,法學家與方志學家們發(fā)表真知灼見,共謀依法治志。有法學家表示不參會不知道地方志如此重要,地方志工作任務如此艱巨;有方志學家表示感覺像參加了一次高水平的法學培訓。此次論壇是方志學第一次向法學打開了一扇窗戶,是法學第一次走進方志學,法學與方志學在依法治志這一個點的交匯與撞擊,產生了巨大的能量。
三是“廣”。其一參會范圍廣。這次論壇不僅有地方志系統的專家學者,還有來自中國法學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全國一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法學家參加,是近年來我們召開的一次重要學術會議。其二,研討視野廣。圍繞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的關系,有探討依法治志價值、目標、原則、功能、實現路徑等理論方面的,有聚焦史志立法相關問題的,還有關注志鑒圖書出版的相關法律、修志編鑒中的著作權等實務問題的。
四是“實”。其一,主題切合實際。此次論壇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志,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志法》立法可行性研究。這個主題非常契合新時代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非常接地氣。這次會議必將在地方志法治化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二,后勤保障扎實。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兩年前就開始籌備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我們面向全社會征集論文,并從200多篇論文中,優(yōu)中選優(yōu),選了30篇論文的作者參加論壇。同時積極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法學家約稿,向地方志系統專家約稿,確保論壇質量。近期,又抽調各處室精干力量組成會務組,多次召開議,協調、督促工作進展,精心謀劃,周密安排,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保證了會議的實效。
在此,我代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向為會議順利召開付出艱辛勞動的會務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投稿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謝!向應邀而來的各位法學家、方志學家表示感謝。
二、會議的主要收獲
大會主要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和加快史志立法兩個主題展開熱烈研討,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提出了許多極具價值、可資借鑒的重要理論與觀點。
第一,關于依法治志的探討。與會專家們認為,依法治志是依法治國方略在地方志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依法治國的有機組成部分。有的專家從方志傳統、文化立法的需要、文化安全等方面闡述了依法治志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有的專家重點梳理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在地方志轉型升級與依法治志方面的工作,從無法可依到《地方志工作條例》《全國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5—2020年)》頒布,從“一本書主義”到“十業(yè)并舉”等七大方面闡述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在地方志法治化建設上所做的探索。有的專家則重點分析一個省份的地方志法治化建設情況,剖析個案,指出地方志事業(yè)法治化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依法治志的實現路徑。有的專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志的實現路徑,指出在理論層面要開拓地方志行政法理論研究領域,建立地方志行政法學學科體系;在實踐層面要完備地方志行政法律體系,規(guī)范參與地方志活動各主體的權利義務,確立地方志工作機構行政執(zhí)法主體資格并使工作職責法定化,明確地方志工作者行政執(zhí)法人員身份,嚴格地方志行政執(zhí)法,嚴懲地方志違法行為。
第二,關于史志立法必要性的探討。與會專家認為,史志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并且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史志立法不僅必要,而且緊迫。有的專家通過分析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模式的升級,即由原來的線性發(fā)展到多元系統的發(fā)展等,提出地方志事業(yè)轉型升級需要立法保障。有的專家重點分析了在新時代下《地方志工作條例》的局限性與不適應性,提出需要迫切提升《條例》法律位階,指出史志立法是時代的呼喚。有的專家結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大背景,分析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必須加快史志立法。有的專家從《史志法》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入手,指出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史志法的編修應該也必須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有的專家從新時代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闡述了加快史志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關于史志立法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的幾個問題。專家們從立法理念和立法技術角度,從不同的側面指出了史志立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其一是史志立法站位問題。專家們指出,史志要從國家需要出發(fā),站在國家層面,跳出部門觸角的局限性,根據憲法開展立法,符合黨中央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立法的相關意見,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二,史志立法要注意結合史志工作的特點,回應地方志本質屬性、呼應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順應地方志工作實踐、解決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例如要拓展地方志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強化面向全社會征集地方志資料的法律規(guī)定、切實維護地方志工作者的權益、明確對拒不執(zhí)行和違反《條例》行為的懲處、突出貫徹落實“一納入、八到位”工作主線等。其三,史志立法要注重科學性、準確性,應該明確調整范圍、立法宗旨、管辦關系、事企分開等。其四,史志立法應該注意粗細結合,首先解決方向性、框架性問題,同時要給地方立法留出空間。其五,史志立法應該立足于全民史志事業(yè)。其六,史志立法應處理好縱向與橫向的關系,處理好史與志的關系,處理好方志編纂與中華多元一體的關系。還有專家指出史志立法應該重點解決法律責任問題;還有專家指出史志立法應明確費用與組織保障、著作權與稿費等問題;還有專家強調,史志立法應該關注地方史的管理、主管部門管理指導范圍等問題;還有專家提出地方志立法中應當注重三個轉向:位階上的從法規(guī)到法律、強制力上的從軟法到硬法、實踐性上的從紙面的法到行動的法。
與會專家學者還提出許多具體的、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如有的學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志鑒圖書出版中的著作權、圖書出版合同、圖書出版政府采購等相關問題作了論述,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論壇氣氛熱烈、節(jié)奏緊湊,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迸發(fā)出豐富的思維火花。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理論觀點,極大地拓展了史志立法的視野與思路,為修訂完善立法建議稿打下堅實基礎,為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志提供了智慧與力量。
三、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的幾點思考
第一,要從大局出發(fā)來推進史志立法。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zhàn)略任務。依法治志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意與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國在方志領域的具體展開。史志立法是實現依法治志最有效的途徑,要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出發(f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來考慮史志立法工作,統一思想,把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落到實處。
第二,要抓住機遇推進史志立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圍繞文化強國戰(zhàn)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和要求,十九大報告將文化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地方志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多次發(fā)表重要論述、重要講話和作出批示。大到文化事業(yè),小到地方志工作,都面臨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同時,公共文化市場缺乏監(jiān)管現象突出,史志工作也存在法律空白,“反者道之動”,我們要變挑戰(zhàn)為機遇,落實黨中央“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依法管理文化事業(yè)”和“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立法工作”指示精神,推動史志立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方面法律體系,推進史志事業(yè)科學健康發(fā)展。
第三,要群策群力推進史志立法。“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今天的論壇可謂群賢畢至,希望法學界專家發(fā)揮優(yōu)勢,積極投入《史志法》立法研究,推進史志工作立法實踐,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文化建設。希望地方志工作者利用多年來從事地方志工作的經驗,沿《地方志工作條例》的方向繼續(xù)前行,切實加強地方志法治化建設,著力開展《史志法》立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動地方志工作轉型升級。相信在大家的群策群力、共商共議下,史志立法工作一定能夠再上新臺階。
第四,要發(fā)揚精神推進史志立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地方志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出“修志問道,直筆著史”的方志人精神、“三耐一強”的仙人掌精神,奮發(fā)有為,開拓創(chuàng)新,地方志工作卓有成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進程中,要繼續(xù)保持這股韌勁。在地方志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聚焦法治化建設,迎難而上,穩(wěn)住陣腳,拿下高地。
依法治國,依法治志,是全體法學和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快史志立法,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打造出高質量的史志作品,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文化載體,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方志自信方能文化自信,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地方志“立”起來、“用”起來,讓地方志“活”起來、“強”起來。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同心協力 加快立法
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在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上的總結講話
(2018年5月18日)
冀祥德
在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地方志工作條例》頒行12周年座談會馬上就要閉幕了。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對此次論壇作總結。
一、論壇總體評價
正如李林研究員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說,這次論壇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法治實踐,必將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依法治志產生重要影響。這次論壇匯集方志學界和法學界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商共謀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進度等。論壇學術氣氛濃厚,與會專家學者持論嚴謹、發(fā)言踴躍、交流深入,達到了統一共識,明確方向,同心協力,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的預期目的,是一次成功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議。我認為此次論壇可以用幾個字概括。
一是“高”。其一,領導重視程度高。作為一次橫跨方志界和法學界的盛會,此次論壇得到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在繁忙工作中,到會并作致辭,對史志立法工作寄予殷切希望。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凌晨返京,馬不停蹄地出席會議并致辭,從依法治國的高度解讀史志立法的意義,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志法》在文化立法方面的積極意義予以高度肯定。兩個學部委員的參會更是對我們會議的極大認可。其二,學者關注程度高。今天到會的法學界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莫紀宏,所長助理、研究員周漢華,民法室主任、研究員謝鴻飛,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洪雷,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總編輯劉桂明;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副院長張社卿,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軍事志研究室主任李濤,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心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許身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淑雯,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王敏遠,臨沂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姚建濤及院長助理羅亞海。到會的方志界專家有: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王鐵鵬、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楊洪進,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張志仁,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云鶴,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漆冠山,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梅宏,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吳鳳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梁金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建春。短短一天的會程中,有24位專家發(fā)言,4位專家點評,發(fā)言深入,點評到位,共商依法治志向縱深邁進、史志立法加快推進,共同展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前景,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其三,媒體關注程度高。光明日報、中青報、法制日報、法制晚報、人民網、中國社科報等眾多媒體關注史志立法,參會并進行了宣傳報道。有關領導、專家、媒體的高度重視,確保了此次會議成功舉辦。
二是“新”。此次論壇是第一次方志學界與法學界、理論界與實務界、高校與科研院所專家學者之間大規(guī)模思想交流的碰撞。會上,法學家與方志學家們發(fā)表真知灼見,共謀依法治志。有法學家表示不參會不知道地方志如此重要,地方志工作任務如此艱巨;有方志學家表示感覺像參加了一次高水平的法學培訓。此次論壇是方志學第一次向法學打開了一扇窗戶,是法學第一次走進方志學,法學與方志學在依法治志這一個點的交匯與撞擊,產生了巨大的能量。
三是“廣”。其一參會范圍廣。這次論壇不僅有地方志系統的專家學者,還有來自中國法學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全國一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法學家參加,是近年來我們召開的一次重要學術會議。其二,研討視野廣。圍繞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的關系,有探討依法治志價值、目標、原則、功能、實現路徑等理論方面的,有聚焦史志立法相關問題的,還有關注志鑒圖書出版的相關法律、修志編鑒中的著作權等實務問題的。
四是“實”。其一,主題切合實際。此次論壇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志,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志法》立法可行性研究。這個主題非常契合新時代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非常接地氣。這次會議必將在地方志法治化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二,后勤保障扎實。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兩年前就開始籌備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志論壇。我們面向全社會征集論文,并從200多篇論文中,優(yōu)中選優(yōu),選了30篇論文的作者參加論壇。同時積極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法學家約稿,向地方志系統專家約稿,確保論壇質量。近期,又抽調各處室精干力量組成會務組,多次召開議,協調、督促工作進展,精心謀劃,周密安排,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保證了會議的實效。
在此,我代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向為會議順利召開付出艱辛勞動的會務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投稿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謝!向應邀而來的各位法學家、方志學家表示感謝。
二、會議的主要收獲
大會主要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和加快史志立法兩個主題展開熱烈研討,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提出了許多極具價值、可資借鑒的重要理論與觀點。
第一,關于依法治志的探討。與會專家們認為,依法治志是依法治國方略在地方志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依法治國的有機組成部分。有的專家從方志傳統、文化立法的需要、文化安全等方面闡述了依法治志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有的專家重點梳理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在地方志轉型升級與依法治志方面的工作,從無法可依到《地方志工作條例》《全國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5—2020年)》頒布,從“一本書主義”到“十業(yè)并舉”等七大方面闡述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在地方志法治化建設上所做的探索。有的專家則重點分析一個省份的地方志法治化建設情況,剖析個案,指出地方志事業(yè)法治化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依法治志的實現路徑。有的專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志的實現路徑,指出在理論層面要開拓地方志行政法理論研究領域,建立地方志行政法學學科體系;在實踐層面要完備地方志行政法律體系,規(guī)范參與地方志活動各主體的權利義務,確立地方志工作機構行政執(zhí)法主體資格并使工作職責法定化,明確地方志工作者行政執(zhí)法人員身份,嚴格地方志行政執(zhí)法,嚴懲地方志違法行為。
第二,關于史志立法必要性的探討。與會專家認為,史志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并且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史志立法不僅必要,而且緊迫。有的專家通過分析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模式的升級,即由原來的線性發(fā)展到多元系統的發(fā)展等,提出地方志事業(yè)轉型升級需要立法保障。有的專家重點分析了在新時代下《地方志工作條例》的局限性與不適應性,提出需要迫切提升《條例》法律位階,指出史志立法是時代的呼喚。有的專家結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大背景,分析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必須加快史志立法。有的專家從《史志法》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入手,指出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史志法的編修應該也必須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有的專家從新時代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闡述了加快史志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關于史志立法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的幾個問題。專家們從立法理念和立法技術角度,從不同的側面指出了史志立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其一是史志立法站位問題。專家們指出,史志要從國家需要出發(fā),站在國家層面,跳出部門觸角的局限性,根據憲法開展立法,符合黨中央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立法的相關意見,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二,史志立法要注意結合史志工作的特點,回應地方志本質屬性、呼應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順應地方志工作實踐、解決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例如要拓展地方志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強化面向全社會征集地方志資料的法律規(guī)定、切實維護地方志工作者的權益、明確對拒不執(zhí)行和違反《條例》行為的懲處、突出貫徹落實“一納入、八到位”工作主線等。其三,史志立法要注重科學性、準確性,應該明確調整范圍、立法宗旨、管辦關系、事企分開等。其四,史志立法應該注意粗細結合,首先解決方向性、框架性問題,同時要給地方立法留出空間。其五,史志立法應該立足于全民史志事業(yè)。其六,史志立法應處理好縱向與橫向的關系,處理好史與志的關系,處理好方志編纂與中華多元一體的關系。還有專家指出史志立法應該重點解決法律責任問題;還有專家指出史志立法應明確費用與組織保障、著作權與稿費等問題;還有專家強調,史志立法應該關注地方史的管理、主管部門管理指導范圍等問題;還有專家提出地方志立法中應當注重三個轉向:位階上的從法規(guī)到法律、強制力上的從軟法到硬法、實踐性上的從紙面的法到行動的法。
與會專家學者還提出許多具體的、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如有的學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志鑒圖書出版中的著作權、圖書出版合同、圖書出版政府采購等相關問題作了論述,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論壇氣氛熱烈、節(jié)奏緊湊,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迸發(fā)出豐富的思維火花。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理論觀點,極大地拓展了史志立法的視野與思路,為修訂完善立法建議稿打下堅實基礎,為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志提供了智慧與力量。
三、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的幾點思考
第一,要從大局出發(fā)來推進史志立法。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zhàn)略任務。依法治志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意與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國在方志領域的具體展開。史志立法是實現依法治志最有效的途徑,要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出發(f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來考慮史志立法工作,統一思想,把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落到實處。
第二,要抓住機遇推進史志立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圍繞文化強國戰(zhàn)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和要求,十九大報告將文化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地方志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多次發(fā)表重要論述、重要講話和作出批示。大到文化事業(yè),小到地方志工作,都面臨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同時,公共文化市場缺乏監(jiān)管現象突出,史志工作也存在法律空白,“反者道之動”,我們要變挑戰(zhàn)為機遇,落實黨中央“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依法管理文化事業(yè)”和“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立法工作”指示精神,推動史志立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方面法律體系,推進史志事業(yè)科學健康發(fā)展。
第三,要群策群力推進史志立法。“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今天的論壇可謂群賢畢至,希望法學界專家發(fā)揮優(yōu)勢,積極投入《史志法》立法研究,推進史志工作立法實踐,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文化建設。希望地方志工作者利用多年來從事地方志工作的經驗,沿《地方志工作條例》的方向繼續(xù)前行,切實加強地方志法治化建設,著力開展《史志法》立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動地方志工作轉型升級。相信在大家的群策群力、共商共議下,史志立法工作一定能夠再上新臺階。
第四,要發(fā)揚精神推進史志立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地方志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出“修志問道,直筆著史”的方志人精神、“三耐一強”的仙人掌精神,奮發(fā)有為,開拓創(chuàng)新,地方志工作卓有成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快史志立法進程中,要繼續(xù)保持這股韌勁。在地方志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聚焦法治化建設,迎難而上,穩(wěn)住陣腳,拿下高地。
依法治國,依法治志,是全體法學和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快史志立法,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打造出高質量的史志作品,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文化載體,為中國強起來盛世修志提供堅實法律保障。方志自信方能文化自信,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地方志“立”起來、“用”起來,讓地方志“活”起來、“強”起來。